分析:朝鮮核爆考驗中美戰略耐心


盡管世界各國都對朝鮮方面所稱的、它已引爆一枚氫彈的說法表示懷疑,但該國四年來的首次核試驗還是給美國和中國造成了很大壓力。
在昨天朝鮮進行核試驗之後,奧巴馬(Obama)政府面臨一個難題:到底能向北京方面施加多大壓力,以促使這個朝鮮的頭號盟友兼經濟生命線採取行動、說服朝鮮停止核計劃。施加這樣的壓力可能會使中美關系緊張化。

反過來,中國政府也必須決定要向平壤方面施加多大壓力,以阻止因朝鮮這次核試驗而感到擔心的其他地區強國向美國靠攏。但北京方面也仍然極為在意的一點是,不削弱朝鮮政府的統治。

卡內基-清華中心(Carnegie-Tsinghua Centre)的韓磊(Paul Haenle)表示:“此事將增強中國領導層內一部分人的聲勢,他們認為朝鮮帶來的拖累已逐漸超過其價值。這對中國是一次考驗。我認為他們不會放棄朝鮮。但如果他們不採取行動,他們也將面臨其他國家作出可能不符合他們利益的政策回應。”

許多科學家對昨天朝鮮引爆的裝置屬於氫彈的說法表示了懷疑。氫彈是一種多級熱核裝置,其破壞力遠大於朝鮮此前引爆的具有二戰時代風格的武器——最近一次引爆是在2013年。

華盛頓智庫科學和國際安全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的戴維•奧爾布賴特(David Albright)在一份報告中寫道:“兩級氫彈測試所產生的爆炸能量預計會遠大於迄今報道的情況。其次,兩級熱核武器的研發極富挑戰性。據估計超出了朝鮮現階段的能力。”

昨天,白宮對朝方所持的試驗了一枚氫彈的說法表示了懷疑。白宮發言人喬希•歐內斯特(Josh Earnest)表示:“對晚間報道的事件的初步分析,與朝鮮成功進行氫彈試驗的說法並不一致。”

不過,對於中美這兩個世界領先強國來說,單是朝鮮恢復核試驗和升級核敘事這件事,就足以令它們在如何應對這個特立獨行的國家的問題上面臨更大的戰略煩惱了。

韓磊表示,北京的一個優先事項是阻止美國對朝鮮核爆採取中國眼中的單邊回應。中共機關報旗下的鷹派報紙《環球時報》(Global Times)在一篇文章中引述一名專家的警告稱,朝鮮氫彈試驗會讓韓國多了一個藉口部署美國的反彈道導彈系統——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Thaad)——而這是中國和俄羅斯堅決反對的。

在經歷了近四分之一世紀的協議夭折、製裁升級以及斷斷續續、有時還十分神秘的朝鮮核試驗之後,昨日的氫彈試驗使美國面臨更大壓力對朝鮮採取更強硬的策略。

“應對朝鮮威脅的答案是增加壓力,而非減少,”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埃德•羅伊斯(Ed Royce)表示,“事實證明政府的對朝政策是重大失敗,我們迫切需要一種新策略。”

小布什(George W.Bush)政府從對協商持懷疑態度,轉向達成一項將朝鮮從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名單上移除的協議,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對這個問題則採取了無為而治的策略。除了2012年的一項在數月後宣告流產的協議以外,奧巴馬政府採取了所謂的“戰略耐心”政策,要求朝鮮逐步實施無核化措施,否則就不會啟動進一步會談。

但以前美國官員淡化了對朝鮮採取新製裁的呼籲,認為從經濟上孤立朝鮮意味著難以制定現實的目標。

私下裡,他們表達了憂慮,對朝鮮施加像對伊朗那樣的第三方金融製裁可能嚴重影響與中國的關系,因為實施這種製裁的任務基本上會落在中國的銀行和其他與朝鮮有業務往來的實體身上。

當然,中國的反應將是至關重要的。雖然中國對過去四次的聯合國(UN)安理會對朝決議案都表示了支持,但它也一直尋求稀釋美國、英國和法國提議的製裁。

然而,在2013年朝鮮進行第三次核試驗後,中國表現出了一些採取更嚴厲立場的跡象,包括凍結朝鮮外貿銀行(Foreign Trade Bank)在中國銀行(BoC)

來源:FT中文網

張貼留言

較新的 較舊